秋夜独坐译文及注释
译文
独自坐着悲伤双鬓已白,在秋夜空堂上将近二更。
山间野果在秋雨中落下,草中虫子到灯下来低鸣。
头上白发始终难以变黑,炼丹中仙药也至今未成。
要知怎样消除衰老疾病,唯有学佛修成不灭不生。
注释
秋夜独坐:题目一作“冬夜书怀”。
堂:泛指房屋的正厅。欲二更:将近二更。二更: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。
山果:山上的野果。
灯下:点出夜。草虫鸣:点出秋。草虫:草丛中的小虫子。
“黄金”句:《史记·封禅书》载,汉武帝时,有方士栾大诡称“黄金可成,河决可塞,不死之药可得,仙人可致”,因此武帝封他为五利将军。后均无效验,被杀。黄金可成,亦指炼丹术。黄金:道教炼丹术中一种仙药的名字。
老病:衰老和疾病。
无生:佛家语,谓世本虚幻,万物实体无生无灭。禅宗认为这一点人们是难以领悟到的。
参考资料:
1、李永祥.王维诗集.济南:济南出版社,2007:46-47
2、刘逸生.中国历代诗人选集·王维诗选.广州:广东人民出版社,1986:81-82
秋夜独坐创作背景
此诗是王维晚年的作品。王维全家人虔信佛法。经历了安史之乱后,他苦行斋心,除饭僧施粥外,“退朝之后,焚香独坐,以禅诵为事”。
参考资料:
1、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:长春出版社,2010:113-114
秋夜独坐鉴赏
王维中年奉佛,诗多禅意。这诗题曰“秋夜独坐”,就像僧徒坐禅。而诗中写时迈人老,感慨人生,斥神仙虚妄,悟佛义根本,是诗人现身说法的禅意哲理之作,情理都无可取,但在艺术表现上较为真切细微,传神如化,历来受到赞赏。
前二联写沉思和悲哀。这是一个秋天雨夜,更深人寂,诗人独坐在空堂上,潜心默想。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禅,然而诗人却是陷于人生的悲哀。他看到自己两鬓花白,人一天天老了,不能长生;此夜又将二更,时光一点点消逝,无法挽留。一个人就是这样地在岁月无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。这冷酷的事实使他自觉无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。此时此刻,此情此景,他越发感到孤独空虚,需要同情勉励,启发诱导。然而除了诗人自己,堂上只有灯烛,屋外听见雨声。于是他从雨声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,好像看见它们正被秋雨摧落;从灯烛的一线光亮中得到启发,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鸣虫也躲进堂屋来叫了。诗人的沉思,从人生转到草木昆虫的生存,虽属异类,却获同情,但更觉得悲哀,发现这无知的草木昆虫同有知的人一样,都在无情的时光、岁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鸣。诗人由此得到启发诱导,自以为觉悟了。
后二联便是写觉悟和学佛。诗人觉悟到的真理是万物有生必有灭,大自然是永存的,而人及万物都是短暂的。人,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不可改变。诗人从自己嗟老的忧伤,想到了宣扬神仙长生不老的道教。诗人感叹“黄金不可成”,就是否定神仙方术之事,指明炼丹服药祈求长生的虚妄,而认为只有信奉佛教,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,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。佛教讲灭寂,要求人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,是谓“无生”。倘使果真如此,当然不仅根除老病的痛苦,一切人生苦恼也都不再觉得了。诗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去皈依佛门的。
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。从情入理,以情证理。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,形象生动,感受真切,情思细微,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;而后半篇则纯属说教,归纳推理,枯燥无味,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。
王维简介
唐代·王维的简介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
...〔 ► 王维的诗(353篇) 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