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陆游的诗 > 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

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

[宋代]:陆游

雪晓清笳乱起。梦游处、不知何地。铁骑无声望似水。想关河,雁门西,青海际。

睡觉寒灯里。漏声断、月斜窗纸。自许封侯在万里。有谁知,鬓虽残,心未死。

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下过雪的清晨,有清幽笳声响起,梦中所游之地,不知道是什么地方。铁骑无声,望过去如水流淌一般绵延不绝。我猜想这样的关河,应该在雁门关西边,青海的边际。

在寒灯照射下睡醒时,更漏声已经滴断了,月光斜斜透过窗纸。我自许可在万里之外的战场封侯,但有谁能知道呢?我鬓发虽残败灰白,可我(在战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)心却并未死去!

注释

记梦:记录梦境;师伯浑,词人的朋友。

雪晓清笳乱起: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。笳,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管乐器。

想关河: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。

雁门:雁门关,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。

青海际:青海湖边。青海湖在今青海省。

睡觉:睡醒。

漏声断:漏声尽。指夜深。漏,古代计时器。

自许句: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,建功立业。

残:此指头发脱落稀疏,意即年老。

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创作背景

  宋孝宗乾道八年(1172年)冬,陆游怀着强烈的失落感,离开南郑前线,永远告别了“铁衣卧枕戈,睡觉身满霜”的战斗生活,到后方成都去就任闲职,心中充满了报国无门的悲愤。他调离南郑后,一直对前线的戎马生活念念不忘.此词约作于此后这一时期的成都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张庆胜、博玫.文学鉴赏集:百花洲文艺出版社,1998.09:第145页

夜游宫·记梦寄师伯浑鉴赏

  上片写的是梦境。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:雪、笳、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,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,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。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。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。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,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;然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——是在梦中的联想;这样的关河,必然是雁门、青海一带了。这里,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。但是,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当时落在谁的手里呢?那就不忍说了。那作者为何有这样的“梦游”呢?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,收复故土。这压着作者的心病,迟迟未能解除。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,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,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,从而过渡到下片。

 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。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:漏尽更残,寒灯一点,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。这样的环境,既和清笳乱起、铁骑似水的梦境相对照,又和作者从戎报国、封侯万里的雄心相映衬,使得全词增添了抑扬起伏的情致。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,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。梦境何等的雄拔,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。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,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。虚实对比,形成巨大反差,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。“有谁知”三字,照应“寄师伯浑”的题目,婉转地表示了把对方视为知己挚友的意思。篇末直抒感慨,身虽老而雄心仍在,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,从而振起全篇,激扬着高亢的情调。

  人老而心不死,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,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。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”(陆游·《示儿》),即使是死了,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。如此爱国热情,是多么伟大!梦境和实感,上下片呵成一气,有机地融为一体,使五十七字中的笔调,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。

陆游简介

唐代·陆游的简介

陆游

陆游(1125—1210),字务观,号放翁。汉族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南宋著名诗人。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,高宗时应礼部试,为秦桧所黜。孝宗时赐进士出身。中年入蜀,投身军旅生活,官至宝章阁待制。晚年退居家乡。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,内容极为丰富。著有《剑南诗稿》、《渭南文集》、《南唐书》、《老学庵笔记》等。

...〔 ► 陆游的诗(8179篇)

猜你喜欢

题曲水阁

宋代刘述

面势俯岩隈,雕轩映水开。

云从栋间出,人自鉴中来。

次韵平仲侍郎移居见简

宋代李弥逊

不寄斜封岁已馀,那闻异县更移居。

羁怀易动野马也,归梦自成胡蝶与。

野望

近现代曹敏

芳草郊原极望迷,武陵何处是清溪。春花憔悴惊风雨,野市萧条泣鼓鼙。

虎入平阳烟景改,尘生沧海暮云低。谁销天下兵戈气,化作晴空五色霓。

鹧鸪天 暮春初夏作

卢青山

春雨无家自作吹,春花烂熳碧江湄。林边草浪翻风脚,溪畔芹容闪石眉。

留夕照,缓琼杯,今生能得几回迷?菜花新笋挑完后,市上甘茶玉作堆。

江南意

明代高启

妾本南国姝,父母爱如珠。

貌岂惭明镜,身才称短襦。

南岳道中二首

宋代汪元量

夜来大醉别衡阳,今日长吟下楚湘。

翠藻青苹鱼市井,白苹红蓼雁家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