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比


拼音bǐ bǐ
注音ㄅ一ˇ ㄅ一ˇ
组合动词 AA式

比比

词语解释

比比[ bǐ bǐ ]

⒈  频频;屡屡。

比比上书言得失。——唐·元稹《白氏长庆集序》
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?——清·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
frequently;

⒉  到处;处处。

比比皆是。

everywhere;

引证解释

⒈  频频;屡屡。

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:“於乎有哀,国步斯频。”
汉 郑玄 笺:“频,犹比也。哀哉,国家之政,行此祸害比比然。”
《汉书·哀帝纪》:“郡国比比地动。”
颜师古 注:“比比,犹言频频也。”
唐 高彦休 《唐阙史·裴晋公大度》:“正郎 感激之外,比比乖事大之礼,公优容之如不及。”

⒉  引申为连续,接连。

唐 皇甫枚 《三水小牍·却要》:“延禧 于厅角中,屏息以待。厅门斜闭,见其三弟比比而至,各趋一隅。”

⒊  犹到处,处处。

唐 元稹 《元藇杭州刺史等制》:“盘牙不解,稂莠不除,比比有之,患由此起。”
清 薛福成 《上曾侯相书》:“皓首不遇者,比比是也。”
孙中山 《上李鸿章书》:“推之他省,亦比比如是。”

⒋  谓到处都有或每每有之。

《宋书·衡阳文王义季传》:“此(指酒)非唯伤事业,亦自损性命,世中比比,皆汝所諳。”
宋 蔡絛 《铁围山丛谈》卷六:“宦人有至太保、少保、节度使、正使、承宣、观察者,比比焉。”
蔡元培 《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》:“敌兵尚未至,畏而自尽者,比比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比比[ bì bì ]

⒈  每每、常常。

唐·元稹〈白氏长庆集序〉:「未几入翰林掌制诰,比比上书言得失。」

⒉  到处。

《聊斋志异·卷八·梦狼》:「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,比比也。」

分字解释


※ "比比"的意思解释、比比是什么意思由汉语帝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一百零三、为什么你现在担心一个十年后才会要你命的病,今天就能要你命的事物比比皆是。

2.我们一走进会场,各种精雕细琢的玉器比比皆是,令人目不暇给。

3.在大上海,这些狂饮高歌、挎刀而行的日本浪人比比皆是,动不动就寻衅闹事。

4.此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依稀可见当日山顶的一景一物,倾倒的林木有的已经枯掉,迸落的红石碎岩比比皆是,裂开的石洞穴隙依然在目。

5.这种样式的产品比比皆是,你不必急于买下,货比三家不吃亏呢!

6.众所周知,现今职业中专学生素质参差不齐,问题学生比比皆是。

7.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在我们县已是遍地开花,比比皆是。

8.对一个德国出生的犹太人来说,这样青云直上,又有实权又有盛名,即使是在一个霍雷肖?阿尔杰比比皆是的国家里,也是无与伦比的。

9.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,描写征夫久戍边塞,妻子倚门盼归,柔肠寸断的作品比比皆是。

10.“路不拾遗”、“负荆请罪”、“匡衡凿壁”、“程门立雪”等比比皆是的典故,佐证了一部源远流长的“文明古国”史。